English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切实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

2000-02-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春节前夕,由于学生负担过重等原因,连续发生了几起恶性事件,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反响强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切实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2月16日,教育部、人民日报和本报联合召开座谈会。今天本版刊登的是这次座谈会上部分领导、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

切实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吕福源

春节前夕,连续发生了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一名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排名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将母亲打死;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中学两名初三学生因勒索钱财将一同学砍死;还有河南省安阳市一学生家长,因其子未被评为“三好学生”和未当上少先队大队长,竟带人打了班主任等多起事件。

这几起事件,我们一方面既感到震惊、痛心,同时也使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工作进行深刻反思。这几件事从表面看是偶发的刑事案件,但从深层次看,它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一种反映。具体讲,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欠缺,特别是法制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知识教育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倾向还很严重;社会教育的大环境还存在一系列刻不容缓的问题。宣传武打、凶杀等暴力内容的小说、光盘、杂志依然充斥着市场,电影、电视媒体也时常播映带有这些内容的节目。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更为突出,家长们自身存在的狭隘教育价值观、片面的质量观、陈旧的人才观导致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和能否升学,不关心思想品德等其它方面的教育,教育方式、方法又失之于简单,因此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教育部将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

首先,要坚定不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部决定召开“第九次高校党建会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重点研究和部署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继续推进高校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加强学校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德育在各学科教学环节的渗透;注重德育的实践环节,提出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措施,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纪律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纪律法制观念。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工作。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拟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从校长和校领导班子开始,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寒假开学后,要在教育系统普遍进行一次师德教育和检查,引导校长、校领导班子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二是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抓紧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法规体系。把住教师入口关,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坚决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者的教师资格,将师德不合格的人坚决调整出教师队伍。同时,要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尽快完成对中小学教师的新一轮培训任务。三是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师管理的有效机制。要继续深化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科学定编设岗,严格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教师队伍的公平竞争机制、有序流动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实现教师竞争上岗,调整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辞退一批不合格教师,精减学校富余人员,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第三,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缓解升学压力。抓住契机,知难而进,持之以恒,切实把“减负”工作抓出成效。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不但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要狠抓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坚决制止教育系统乱收费现象。从今年春季开学起,所有中小学校和教师必须坚决取消按考试成绩公布学生名次的错误做法。

在当前“减负”工作中,特别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要把握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二要把握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三要全面理解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的实质,把握好“度”,注意防止工作片面性,既不能对“减负”贯彻落实不力,又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在“减负”工作中,要注意爱护、保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能因“减负”使教师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放松教师的责任。要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加强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积极发挥家庭和社会在培养和教育青少年学生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教育思想、方法,交流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通报教育方面的信息,促进并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第五,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要来做。

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徐锡安

要深刻理解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必须全面、切实承担起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历史使命。这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教育产业时,对正确把握办学方向和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教育也是全社会的基础设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不仅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社会需要各种人才,青少年各有特点,要提倡“行行出状元”,人才多类别,成才之路多渠道。克服片面强调普通教育,鄙视职业技术教育,片面强调学历教育,轻视非学历教育,片面强调考试分数,忽视技能培养的错误倾向,减弱不必要的竞争,进一步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宽松环境。目前人才培养、评价和使用制度过分单一,一定程度束缚了青少年主动、积极的健康成长,亟待各方协同配合,改变这种导向。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成才的必由之路。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是我们党几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方针。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就是要让青少年学生走出书本和教室,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从社会实践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就是要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矛盾和困难,经受考验和锻炼,培养广大学生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置身人民,脚踏实地,历经风雨而不动摇。

要深刻理解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它是社会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学校教育只是一个方面,随着经济、科技发展,文化交流增加,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一趋势,改变关门办学、自我发展的倾向,促进学校与社会多种形式的结合。其次当代教育是终身教育,每个人接受的学校教育只是一个阶段的基本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终身需要,必须活到老,学到老,这就决定教育部门有责任为社会各类人才提供各种不同阶段需求的教育供给,在满足社会需求中发展自己。第三,教育是教育者、被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必须形成三者合力,要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特别要注意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千万不能由于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一些消极的甚至反面的后果来。许多血的事例应当使我们引以为鉴。第四在教育内容上,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不可偏废。

提高教育质量,保证青少年全面成长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贺美英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我觉得这一观点非常重要,指明了如何解决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

提高教育质量本身就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提高业务水平,还包括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还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多方面、系统地来进行工作。不仅学校教育部门要做好工作,还要有家庭良好的教育和影响,还要有社会的舆论、关心和支持,同时还要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去年下半年,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全校2900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和测试。发现心理健康有些问题的有190人,占新生6.68%,自己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的有774人,占新生的27%。中心对他们进行了重点帮助和辅导,鼓励他们放下负担,寻求同学、辅导员和中心的帮助,经过工作,绝大多数人振作起来。另外每年来中心个别咨询的学生约500人,主要问题仍然是学习问题,如觉得专业不理想,学习没兴趣,考试紧张,学习压力大,表现出自卑、退缩等等。所以我们觉得减轻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仍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务之急。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重非常高,从小娇惯的比较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经过什么艰苦的磨炼,即使并不富裕的家庭对孩子也是倾其所有。另外许多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心切,往往注意孩子的学习及学业成绩,容易忽视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另外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环境下,人生观、价值观向个人利益倾斜,国门打开,一些不良的思想文化也必然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一些青年学生只顾自己,以个人为中心,比较自私,生活的圈子很小,自理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善于处理矛盾,心理素质较差,比较脆弱。在教育中若不加强德育,不加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纪律法制教育,我们培养出的人就是不完善的,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德育也是系统工程。首先学校教师要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确定教书育人的明确观念。在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同时,还要建立正确评价学生的指标体系,不能只看考试分数,要看学生全面素质,这样才有正确的导向。近几年我校党团组织在学生中开展了持久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以中华富强为己任,为国家经济做贡献”、“我的事业在中国”等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期待着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给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健康的成才环境。

全面改进学校教育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贵仁

全面改进学校教育工作,必须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三个根本方面入手,虚实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管理。

首先要从教育观念入手,进一步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这是改进教育工作的基础。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即使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或愿意从小学一直读到中学、大学。学历、文凭是重要的,但它不能说明一切,代表一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一次考试成败只具有相对意义,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边工作边学习,或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接受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只要坚韧不拔、努力奋斗,每个人都有许多机会,每个人都会成为成功者。更重要的是,实践出真知,学校教育只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人才的成长最终是在社会实践和一生的不断努力中实现的。

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人是个整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考试成绩只是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即使考试的内容全部都是有用的,那也不代表学生的全部。国内有关调查表明,毕业后工作成绩突出的,并不是学习成绩前几名,而是十名左右的学生。

要树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观念。人是社会的,在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在课堂内、书本上。他们和社会息息相关,每时每地都在接受各种信息。学校教育固然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但学校教育要主动思考、配合、引导、帮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创造一种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制力,鉴别力、抵抗力,自觉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

全面改进学校教育工作,其次要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这是根本。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长期的,而且会有反复。一些正确的教育观念,过去也不是没有提出过。之所以收效不大,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制度保证。邓小平说得好,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是在观念指导下建立的,但是一建立,制度比观念更有力量。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旧的教育制度;巩固新的教育观念,必须建立新的教育制度。

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向、教育方针,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实质的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要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假日教育、假期教育相结合新体制。探索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新机制,制定出如同“教学计划”一样完整、科学、可操作、评估的“教育计划”。研究学生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以及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最后,改进学校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育方针、教育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要通过教师来实现;各项教育制度,要通过教师来执行;教育质量、学生素质,要通过教师来提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有的教育观念都是一句空话,所有的教育制度都是一纸空文。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都说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要的、关键的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显著标志。可是,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这些基本的原则与方向在今天似乎值得重新思考。

普及义务教育不等于义务教育的完成。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教育。可是,由于升学压力等复杂原因,我们的义务教育也出现了一些异常,最突出的就是在不少地方,国民素质教育被扭曲为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即精英教育必然是淘汰教育、失败教育。其实质是一种误国误民的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的1999年大型调查显示,约半数的6岁到14岁的城乡少年儿童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不符合国家标准,表现为学习超时和睡眠不足。同时,加上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导向的共同失误。

我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即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住,其核心也是做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曾以此理论为框架,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这项研究成果证实,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而高中生仅有4.3%;学生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为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而认为最有效的即适合应考的学习方式则依次是听讲、作业练习,这恰恰是造成他们厌学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从教育到教学都需要来一场大变革。

综上所述,教育必须正本清源,必须牢牢地确立以做人为核心的教育原则,让素质教育进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然,要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应当先提高教师和父母的素质,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或许可以说,这种前素质教育是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因为它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命运。

有力的鞭策巨大的支持天津市教委副主任、教育局长李闻玺

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面对新世纪,就如何建设和发展老一代开创的千秋伟业所做的战略思考。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篇文章的发表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既是殷切的希望,又是有力的鞭策,更是巨大的支持,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去年,天津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津市委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提出了天津教育要率先全面上水平的宏观目标。结合我市基础教育的工作实际,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开学以前立即下发文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一次端正教育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引导广大干部、教师把学习社论的精神与推进天津基础教育全面上水平结合起来,与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和学生思想工作。

——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开学后立即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照师德标准进行自查自纠,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规范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把教书育人、以身立教作为自己的使命。

——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减负”的《紧急通知》的精神。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的指示。充分发挥德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突出作用。中小学要坚持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更加重视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

统一思想落实行动北京四中校长邱济隆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是一篇指导性极强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学校长,我认为:校长对学校最重要的领导就是对教育思想的领导。即把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变为全校干部、教职工的认识,进而再变为落实到学生身上的各种教育的措施。《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发表,是我们端正教育思想、统一认识的极好契机。因此,我们要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这篇文章,统一思想,落实行动。

从去年六月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结束之后,我校就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会议文件,领会会议精神。经过了几个月的学习和讨论,初步形成了两个改革方案,一是“北京四中教学改革整体方案”,二是“北京四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案”。这两个方案,已开始在逐步实施之中。

作为基层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校长以及教师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的重要文章,关键在于落实措施。当前,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很多措施还未能得到真正落实,这都不利青少年健康的成长。而这些措施未能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校长、教师、家长在落实措施过程中,由于认识未能统一,仍在采取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措施,而且都认为自己是“好心”,有些学校加班加点增加学生负担,侵占学生课余和休息时间,不考试的科目就干脆不开也不讲等等,等等。殊不知,这样的“好心”不仅不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会摧残青少年的健康。我们当校长的,当老师的,一定要站的更高一点,看的更远一点,要真正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去领会《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这篇文章的精神,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真正做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